零售业对配送服务的选择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自建配送中心
栏目: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4-02-13
    一、我国商业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普华永道全球零售及消费品行业权威人士日前公布了其对亚太地区14个国家和地区零售及消费品行业的调查报告,并表示,中国已经成为亚洲零售消费业最具增长潜力的国
    一、我国商业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普华永道全球零售及消费品行业权威人士日前公布了其对亚太地区14个国家和地区零售及消费品行业的调查报告,并表示,中国已经成为亚洲零售消费业最具增长潜力的国家。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调查,在积极防范“非典”的同时,6月份国内各地零售企业经营状况不断好转,客流量与5月下旬相比明显上升,在统计的百家零售企业中,客流量上升的比重已达70%。根据对100家商业企业的调查分析,6月1-15日销售额增长幅度达11.64%,半数以上企业销售额同比有所增长,其中大部分增幅在20%以内。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1至6月份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分季度看,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09亿元,同比增长9.2%;第二季度消费品零售总额10447亿元,增长6.7%。

    综合来看,中国商业零售业呈如下发展趋势:

    (一)商业零售业态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在零售企业的规模扩张过程中,连锁超市、连锁百货、连锁专卖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大型连锁超市的发展速度最快,业态创新成为零售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除了在现有的百货资产进行连锁改造之外,有实力的商业企业都加大了对购物中心以及连锁超市的投资力度。大型综合超市和仓储式商店迎合人们“一站式”购物需求,且又以产品丰富、价格低廉的优势拥有相当的竞争力,将成为内、外资企业竞争的焦点。百货店将向细分化、个性化发展,传统百货店市场份额将逐渐萎缩,购物中心将在未来几年内有较大发展。但是目前的购物中心一般都是在商业中心区,随着人们购物习惯的变化,将使“边缘化”及标准型超市成为投资热点,在新建大型居民小区、城乡结合部乃至郊区,社区型购物中心、生鲜超市以及便利店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上海,如联华、华联、农工商、正章洗涤、华氏药房等品牌连锁企业都进入了社区,甚至联华OK网、富尔网络、梅林正广和等也把电话订购、网上购物的终端延伸到了社区。另外,主题超市正悄然兴起,如以消费对象为主题的老年人超市、女性超市、儿童超市、学生超市,以商品内容为主题的食品超市、旅游超市、体育超市、家电超市、家居超市等。它可以从专与精的角度锁定目标消费群,进行零售业态的再细分。凡此种种,加剧了整个商业零售业态间的竞争度。

    (二)连锁钟情各种零售业态,重点锁定部分业态

    根据连锁经营“十五”规划的要求,到“十五”期末,连锁企业的销售额将达到7000亿元,年递增约35%,占社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零售额的比重将达到20%左右。

    我国的连锁业比重极小,只不过刚刚起步,存在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在企业的组织形式上,今后我国连锁业将发展到各种零售业态上,连锁经营的百货商店、方便店、专业商店、仓储商场会成为连锁业中的强大力量。随着连锁经营的扩张,今后在城市零售业的发展中除了增加网点外,各种传统商店将不断改变业态、变更所有者、重新组合。连锁经营对零售业进行重组改造,提高其组织化程度势在必行。零售商业企业必将逐步摆脱地域概念、规模扩大、集中程度提高,出现一批跨省市的大型连锁商业企业集团。其中最新的2002年连锁企业的30强排名中,上海华联集团有限公司(连锁部分)以销售214.73亿元、1541个店铺名列首位;联华截至2002年年底在全国已经拥有1900多家店铺,仅2002年一年就增加了600多家店铺。

    (三)业态发展逐步“规范化”,创新成就业态竞争优势

    百货店、超级市场、方便店、专卖店等零售业态开始重新定位,逐步走向“规范化”。

    第一,我国传统百货店将会从两个方面发生变化。一方面百货店原有的中低档商品和五金家电等商品会分流出去,让位给超市和专业店,自身专注做精品化、品牌化、高毛利、低周转的百货,其他商品只作为点缀,使百货部分突出特色,体现百货公司的层次感、时尚感,引领时尚变化的潮流;另一方面是一部分百货店仍然以大众消费需求为目标市场,但将自身改变业态,向大型综合超市转化。从我国现阶段百货店整体发展来看,百货店业稳定中将有所下降,逐渐地达到数量上的平衡。

    第二,超级市场是我国零售业中的生力军。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生鲜食品从生产到消费之间的链条逐步形成,食品超市中生鲜食品的比重将会逐步增加,并达到规范化的水平。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大型综合超市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一部分食品超市也将会发展成大型综合超市。这一业态将会成为中国零售业中的主导业态。

    第三,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方便店所需要的强大的消费层的支持,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国内本土化的方便店的大规模发展还需要一定的时日。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以及国外大型配送企业进入,会促进方便店这一业态的发展。

    第四,专业店尤其是专卖店在我国会有长足发展。它们会在商品的品牌、经营方式、规范服务等方面形成自身的风格。其中一部分精品店、名品店会进入到大型百货店中设址;专卖店将进一步向个性化、民族化方向发展。以连锁制形式开设的专业店和专卖店,在商业街、商业中心地区,以及在大型商业设施和百货店中也都会有很大的发展机会。

    任何零售业态的产生和发展都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尽管我国各种业态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等不断完善,以及我们对各种零售业态内涵的逐步理解,使这些业态完成本土化的过程,再加之国外规范化的零售业态的示范效应,我国的各种零售业态必将逐步走向规范化。有一点可以肯定:越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的业态,越有可能成长为主导业态。

    (四)兼并重组方兴未艾,全行业集中度加剧

    由于零售行业进入门槛低,企业竞争白热化的局面这几年一直没有改变,导致行业利润率持续下降,亏损企业增多,整个行业面临着结构性调整。而调整的结果就是行业集中度加大,而兼并收购则是行业整合的主要手段。在企业市场化运作以及地方政府的推动下,未来不管是超市还是百货业都将出现几个行业巨头;同时,为尽快具备与外资企业竞争的规模优势,连锁零售龙头企业尤其是连锁类上市公司,纷纷实施资本运作,进行跨地区兼并重组,逐步由原来的区域性公司转变为全国性公司。因此,商业企业的数量将逐渐减少,行业的效率将得以普遍提高。

    比较大的购并案例,一是国内连锁龙头企业联华超市2002年7月4日,以2.1亿元人民币现金溢价增资浙江第一大超市公司华商集团,从而成为杭州华商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占总股本的50%),二是香港华润创业2002年9月27日出资2.32亿元人民币收购江苏第一大零售企业苏果超市有限公司39.25%股权和管理决策权,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国连锁业的竞争格局。

    2003年4月,我国目前为止最大的零售业并购案例在上海发生。上海市政府拟将上海物资(集团)总公司、上海一百(集团)有限公司、华联(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友谊(集团)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合并创建一家销售额超过700亿元的大型零售集团——百联集团,以迎接日益逼近的外资零售巨头带来的挑战。四大集团的合并,涉及50多家企业,其中包括5家上市公司、多家中外合资公司。而4月中旬,媒体披露,大商股份欲收购北京京客隆超市。

    另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北京的王府井百货、西单商场、燕莎集团等六家大型流通企业也正在商讨联合经营,对此,北京市商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商业流通企业的跨业态、跨业种重组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五)商业资本延伸食物链,联袂相关资本实现共赢

    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并不是刚开始,有些上市公司实际上早已渗入到产业当中去。如今,随着连锁超市以及连锁专卖店的发展,这些商业企业具备了一定的议价能力后,逐渐显示出向上游产业渗透的趋势,具体表现为“自有品牌”商品的比例大大提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销售利润,也提高了公司竞争力。另外,商业资本还开始与地产资本结合,共同开发物业卖场、写字楼,参与物业管理,实现优势互补。

    (六)外资进入速度加快,行业竞争日益国际化

    受现行政策的限制,目前外商与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市场所占份额不到5%,未来几年,随着外资进入我国零售业在企业设立形式、数量、地域、股权比例等方面的限制陆续取消,零售业将会形成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以及各种经济成分共同竞争的格局,内资零售业将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上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

    1、外资商业在连锁经营中的地位日益增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经有70%在中国抢滩登陆,知名的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和欧尚、德国的麦德龙、日本的伊藤洋华堂等零售业巨头,已经逐步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网络规模,而且全都拟定了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的计划。统计数字显示,到2002年底,美国沃尔玛在我国已开设了26家店,其中2002年开店7家。2003年沃尔玛将新开9家店,并计划3年内在中国开店超过50家。2002年,法国家乐福在长沙、昆明、成都等地相继开店,并与昆百大、津劝业两家上市公司合资经营多家大型超市;该公司计划2003年起每年在中国开10家门店。德国麦德龙、荷兰万客隆、日本7-11便利店等国际零售连锁巨头,均加速扩张在中国的业务。资本的逐利性以及“八国联军”的灵敏嗅觉使的中国商业零售业这块诱人的“蛋糕”不得不被分食。

    2、短期内并购仍是外资占领中国市场的重要方式之一。国家有关部门于近期公布了连锁经营“十五”发展规划,对现代大型综合超市的发展表现出认可的态度,同时还表示将有计划地控制大卖场和仓储式商店的盲目发展,这对外资以直接开设门店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将产生一定影响。对于外资来说,介入资本市场,借助低成本收购的壳资源,注入其在中国的业务、技术和产品,将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占领中国市场,这有望成为外资直接进行门店建设的主要替代方式。从外资介入的动向来看,经济发达的地区尤其是东部地区的商业企业将受到青睐。

    二、我国商业零售业存在的问题

    (一)规模偏小、集中度低

    虽然近几年我国商业零售业连锁经营飞速发展,但毕竟起步较晚,无法与国际大企业相比。以连锁经营发展最快的美国来说,其连锁经营已占全国零售额的80%以上,而我国这一比重仅为25%左右。

    (二)规范化水平偏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配送中心和信息系统

    我国商业零售业规范化水平偏低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规范化运作的经营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的发展。据调查,在现有连锁经营企业中,店铺数量在10个以下的占一半以上,按国际惯例不能称其为标准的连锁企业。不仅如此,有很多连锁企业不注重建立配送中心,商品进货成本高,流转不畅,资金周转困难,看似连锁,实际上仍是单体点分散经营的方式,违反了连锁经营的基本原则,其结果必然是经济效益差。据统计,目前连锁业的统一采购、集中配送率远未达到规定标准,多数企业的集中配送仅达到30%。配送的不规范将使规模效益很难发挥出来。

    (三)业态功能不完善

    我国零售业态从超级市场、百货店向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大型综合超市、家居广场发展,但由于体制不完善,往往缺乏特色,竞争力较弱。完善业态功能是对我国第一批超级市场进行功能的完善,包括:调整店铺网点结构,重点发展生鲜食品。我国有一些连锁超市、连锁便利店盲目扩张,烂设店铺网点,其结果是规模不经济。商品积压或缺货现象严重,特别是生鲜食品不能满足居民的日常消费,经营管理不善造成公司亏损。因此,完善业态功能对于发展连锁业,特别是连锁超市和连锁便利店显得尤为重要。

    三、我国商业零售业发展的对策

    (一)注重管理和效益,科学配置业态资源

    1、准确定位,加快实现从单一业态向多业态发展。零售商的定位对于经营的成败非常重要。目前我国的零售业态呈百花齐放之势。但每一种业态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优缺点,都有自己的目标顾客和经营管理方式。因此,企业在进行业态定位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愿望,更要考虑所处的环境、不同业态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能力。要认真研究零售业态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在业态的调整过程中,必须要有明确的市场定位,既要在区域上进行合理布局和总量控制,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带来的同业态模式的恶性竞争,又要用业态的多样化满足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和差异化。零售业的发展是以必要的经济水平为基础的(国内平均GDP为$620),零售商应结合自身实力,以效益为中心务实经营,发展适当的组织形式。譬如,中国很大的一部分消费市场在农村,而中国沿海农村经济相对发达,人口密度大,有消费的经济基础,交通方便,连锁、超市就应走向农村发展的道路,而不应都集中在城市。而内陆农村经济落后,人口密度不大,交通不便,只能走先在城市发展的道路。产品定位只能走以必需品为主的道路。

    从世界发达国家零售业态发展的经验、趋势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我国零售业态结构调整的措施应为:稳定发展大型百货商店,并对其进行改造,增加服务功能,从而将目标顾客定在中、高收入阶层及特定的假日下的普通消费者;积极发展既能满足各种需求又能发挥商业经营特色的专业店和专卖店;努力发展连锁超市和超级购物中心,使其成为消费者购物、娱乐一体化的场所,提供全面服务;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发展仓储式商场;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网上销售等高科技性质的零售方式,从而跟上时代发展步伐,适应国际化竞争的需要,满足消费者对零售发展的需求。

    2、调整零售业态结构,探索零售新兴业态。调整零售业态结构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市场竞争,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择,逐步形成较为合理的市场结构;二是靠国家的宏观政策调节解决,即在某些领域设立必要的进入壁垒,促进企业集中,阻止过度的分散性竞争。对于市场经济还不发达的我国,单纯依靠市场力量自发推进有效竞争的形成将是缓慢和低效率的。应该采取双管齐下,结合并用的措施,由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加以推进和引导。

    另外,要不断探索和建立商业零售新兴业态,在业态结构调整中使新兴业态成为新的增长点。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传统的专业商店、百货商店、超级市场、方便商店、综合商店、杂货商店等业态的作用,另一方面要使新兴业态成为流通领域新的增长点。

    3、加强零售业态混合经营的管理,将零售业态结构调整引向深入。多业态混合经营开始成为大型零售企业的一种成长方式。目前我国大型零售企业的资源并不十分充足,在实行组合业态经营时,尤其要注重设法使所组合的各业态的目标顾客尽量相近,以使各业态相互呼应并充分展示出商场整体的目标顾客定位。否则,业态组合很容易华而不实,同时牵强的业态拼接无法发挥“合力效应”,因此,也无法具备超出资源相对集中使用的单一业态经营者的竞争力。

    4、取长补短,实现业态间优势互补。  我们正处在一个学习时代,不学习就会被无情的竞争所抛弃。由于每一种业态都有自己的优点,因此,零售商应该善于从其他零售业态中学习,善于向竞争对手学习。由于零售环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要满足消费者的渴望和需求,零售商就要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对于处于衰退期的百货业来说则更是如此。对于我国几十年来一直居于统治地位的百货业来说,不进行创新,不改“千店一面”的面貌,就很难再现往日的辉煌。

    (二)开发自有商品品牌,树立特色品牌形象

    对零售商来说,商品是吸引顾客的原动力,因此,销售特色商品、自有品牌商品是赢得顾客的主要方法。国外不少大型零售商都经历了从以一般品牌为主逐步发展为自有品牌为主的过程,有的大型零售商的自有品牌达到20%至25%。自有品牌具有风格独特、价格低廉、统一设计、统一货源、统一价格等优势,可以形成系列产品,尤其适合特定顾客的需

    要。建立和发展自有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已成为连锁零售业和大型零售商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零售业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自有品牌无论淡旺季,都可充分满足市场供应。而且可以利用无形的附加值与形象创造品牌商品,比起同类产品,更能激发购物者的忠诚度,并会使超市公司的规模化发展呈现出纵向化发展优势,为公司带来更多利润。

    (三)实现企业规模化经营,走连锁化经营道路

    美国最大的50家零售商业企业销售总额在1993年即已达4910亿美元,占当年美国零售总额的21.34%,产业集中度极高。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连锁企业是美国的沃尔玛公司。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沃尔玛的收入每年都以20%的速度递增,目前在全球共拥有4150间门店,2001年以销售收入2178亿美元的成绩荣登《财富》500强冠军宝座。我国零售业的规模远不及西方国家,在这方面要走的路还很长。通过兼并重组,走联合经营、连锁经营的道路,发挥群体优势是实现企业规模化、集团化的一条捷径。全球著名的大型零售企业几乎全部采取连锁经营方式。由于大多数零售业态都可以以连锁经营的形式存在,因此连锁业的空前发展使其成为零售业新的发展趋势。我国目前已出现经营连锁化趋势,但由于连锁经营刚刚起步,存在问题较多,需要花一定的气力和时间去加以解决。

    (四)发展物流配送,降低经营成本

    零售业对配送服务的选择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自建配送中心,即企业经营的所有商品全部由自己的配送中心配送,如沃尔玛的自建物流系统;另一种模式是内外配送服务并用。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但是也使用第三方的配送服务,一般事关企业秘密的运输由自己做,但是需要专业的配送时,就委托第三方来做这件事,因为第三方物流既专业又节约成本。随着零售业向连锁方向发展,物流配送中心显得越来越重要,配送中心是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源泉之一。商业零售业加强竞争力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成本的控制,发展零售业应走规模经济的道路,必须依靠先进的管理手段。西方零售业采用各种新技术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如通过建立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加快资金库存周转;运用计算机对商品购销进行管理,加快信息沟通速度;建立网上销售平台,扩大产品销售等。科学化管理使物流、商流、信息流通过配送中心实现统一,大幅度提高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沃尔玛之所以取得利润,并非它从供货商那里得到了多少好处,它是靠整体运行成本特别低的优势来获利。